基因治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合作,成功实施中南地区首个RTT综合征基因治疗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2.6岁女孩茵茵成为第一例接受基因药物鞘内注射的雷㊣特综合征患儿,一个月后病情稳定基因治疗,对药物反应良好。 3.该基因治疗药物以自主研发的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递送人MECP2蛋白的编码基因,进入✅大脑后通过回补MeCP2蛋白。 4.为此,研究团队制定了系统□□、全面的评估标准,将继续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以进一步观察这种基因药物鞘内注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5.未来,广州妇儿中心将扩大受试者规模,推进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为雷特综合征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罕见病雷特综合征患儿将迎来好消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周文浩教授团队(以下简称“广州妇儿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的仇子龙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实施中南地区首个RTT综合征基因治疗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第一例患儿于2月14日在广州接受基因药物鞘内注射,3月14日,研究团队向媒体介绍,一个月以来,该例患儿病情㊣稳定,对药物的反应㊣良好,接下来还将扩大受试者规模。 雷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 RTT)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曾经被列入孤独症谱系疾病,后来因找到致㊣病基因而被单列出来,主要影响女性,发病率约为1/10000-1/15000,在罕㊣见病中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发育倒退,包括智力倒退□□□□、丧失已有的语㊣言能力□□、手部刻板动作及失用□□、运动功能障碍等。 6岁女孩茵茵(化名)是一名雷特综合征患儿。茵茵爸爸回忆,女儿在一岁前发育比较正常,能自己拿着东西吃,能扶着摇摇晃晃走几步,能咿咿呀呀和大人应答,但很快,她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不再发展,反而出现“退行”,到两岁时,基因㊣检㊣测显示,茵茵患有雷特综合征。 去年,茵茵家人看到周文浩与仇子龙团队的基因药物鞘内㊣注射临床研究患者招募公告,报名参与,最终在今年2月14日接✅受了治疗。 接受治疗后一个月,茵茵家人与医生发现,茵茵的精细动作能力有明显好转,进食方面有更为主动的索求与应答,行走能力□□□□、步态也有了改善。 “她现在主动发声变多了,虽然还说不出有意义的词,但你叫她□□、她会回头,说明她的主动社㊣交行为进步了;上星期在我诊㊣室,她姥姥带她走路,后面几步她能放手自己走,也是一个进步;她现在能将递给她的调羹握住试图往嘴里放,也是一种自理能力的提升;她爸爸说孩子现在‘脾气比以前大’,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以前可能她饿了也不知道表达,现在一饿就哭,可能也是一种进步……’”对于茵茵这㊣一个✅月的变化,广州妇儿中心行为发育科主任陈文雄这样描述。 陈文雄在孤独症诊断与干预领域深耕多年,见证了雷特综合征被从孤独症谱系中“单列”出来的过程,“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退行性疾病,孩子情况会越来✅越差,即使它后来能够找到致病基因□□□□、明确诊断,但诊断之后我们也束手无策,只能让患者进行一些基本的康复,但康✅复效果比孤独症孩子要差”。 而茵茵在接受治疗后表现出的改善,让陈文雄十分欣喜,他介绍,对于茵茵和其他几个接㊣受治疗的患儿,他们已㊣制定了系统□□、全面的评估标准,会继续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以进一步观察这种基因药物鞘内注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这种基因药物的治疗原理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以一种对人体无害的病毒为载㊣体,对导致雷特综合征的关键基因进行精准干预。 周文浩介绍,约90%的雷特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上MECP2基因突变所导致,该基因编码的MeCP2蛋白与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功能密切相关,这种药物以自主研发的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递送人MECP2蛋白的编码基因,进入大脑后通过回补MeCP2蛋白,以期改善患者症状,实现“单次治疗□□□、长期获益”的目标。 据介绍,此次临㊣床研究㊣所使用的基因治㊣疗药物是㊣团队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面向4岁至10岁的患儿基因治疗,设立高剂量和低剂量治疗队✅列,对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团队认为,在广州妇儿中心接受治疗的第一例患儿,目前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据介绍,这次临床研究使用的AAV载体在精确靶向和安全性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创新疗法。 近年来,广州妇儿中心建立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型病房与临床转化中心,以“标准化设㊣施□□□、跨领域资源调配□□、多学科专业团队□□、规范化流程□□、信息化支撑”为基础,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创新技术的提供临床转化平台,也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新疗法选择。 据介绍,接下来,广州妇儿中心将扩大受试者规模,推进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践行“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全程管理承诺,为雷特综合征家庭点亮希望之光,助力全国罕见病诊疗水平提升。 |